requestId:688e635c5260e6.51518984.
新華社貴陽2月13日電 題:“在新家迎新年,場地佈置感覺真好!”——貴州龍里易地扶貧搬遷縣級集中安置點見聞
新華社記者楊洪濤
“今年春節,我們一家6口再也不用擠在狹小啟動儀式的屋子里了。”雖然已搬進新家兩個月了,42歲的移民戶任正鳳依然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她的新家,在貴州龍里縣易地扶貧搬策展遷縣級集中安置點——冠山街包裝盒道奮進社區。
“四室一廳一廚一衛”“地磚、廚房都裝修好了,我們自己添置了洗衣機、抽油煙機、熱水器、一張床、一套沙發,花了1萬元左右”……圍坐在烤火爐旁,42歲的任正鳳倒豆子似的介紹說。
她的老家,在龍里縣醒獅鎮龍灘村對門寨組。
去年12月以前,她們夫妻倆、3個孩子和孩子的奶奶一起,還住在一間約50平方米的破瓦房里,生活極不方便。
“攢錢蓋房子”成為任正鳳夫婦的“頭等大事”。從2012年起,夫妻倆到上海打工。她在電子廠上班,每月三千元左右;丈夫做廣告制作安裝,“有活兒就干,沒活兒就閑著”。除去生活費、房租費、孩子們的上學花費等,每月也攢不攤位設計了多少錢。
更不幸的是,2015年任正鳳住院治療又花去了一筆費用。住廣告設計上寬敞明亮的房子,似乎更是遙遙無期。
然而,國家易地模型扶貧搬遷政策的實施,讓任正鳳一家重新燃起了希望。
“前道具製作年,政府電話征求搬遷意見時,我們還在外面打工。但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愿意搬。”任正鳳笑著說,按照人均20展覽策劃平方米品牌活動標準,她家分得120平方米戶啟動儀式型,“有4個臥室,孩子們可以一人一間了。”
“我們大圖輸出搬遷的原則是‘先找人、再蓋房’。”奮進社區籌備委員會主任黃銀松說,經過對極貧戶反復摸底,縣里設計了20、40、60、80道具製作、100、120平方米的戶型。截至目前攤位設計,擬安置的1210多戶中,95%以上已抽簽選房,800多戶品牌活動已搬遷入住。
火紅喜慶AR擴增實境的燈籠、琳瑯滿目的年貨、活潑可愛的十二生肖像……春節日益臨近,奮進社區內年味兒越來品牌活動越濃,住進新房的群眾更是喜上眉梢。
“以前在山上住,娃娃上學、攤位設計看病都不方便。現在從奇藝果影像家到超市、衛生院,只要幾分鐘。”在安置點的社區超市上班的搬遷戶代啟俊說,在老家時只種莊稼,沒工作,沒想到搬出來后也成了“上班族”。
“堅持‘以崗定搬、以產促搬’,實現‘搬遷即就業,入住即脫貧’。”龍里縣水庫和生態移民局副局長李澤云介紹,為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縣級安置點選在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目前園區的100多家企人形立牌業,可提供機械制造、食品加工、貨物包裝、建材生產等1500余個就業崗位,確保每戶至少1名勞動力就業。
為解決勞動技能不高、不愿或無法進廠就業奇藝果影像的移民群參展體生計問題,龍里縣還在集中安置點周邊規劃建成300個大策展棚精品蔬菜基地,搬遷戶可認領1至2個大棚,將依托公司和校企聯合方式,實現產銷一條龍,戶均每年可增收2萬元左右。
此外,為解決搬遷群眾吃菜問題,安置點還配套了“微田園”記者會—奇藝果影像—每戶移民群眾以每年5元的租金,策展耕種一片60平方米左玖陽視覺右的菜地。
臘月二十七,移民戶張燕在自家的“微田園”場地佈置里忙著翻耕土地,等天暖和了,準備種些豌豆、大蒜、白菜。她說,由于家庭變故,她和兒子長期住在打工的工廠宿舍,這幾年工廠效益不玖陽視覺好,每月工資僅有1000多元。移民搬遷后,社區介紹她在附包裝盒近的一家企業上班,每月工資2100元。
“不花一分錢,住上了新房;在家人形立牌門口上班,工資還提高了。今年,在新家過春節的感覺真好!”對新的一年,張燕充滿了期待。
TC:08designfollow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