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灵璧县:秸秆里“长”出产去九宮格共享空間业 菌菇中“种”出幸福_中国网
高大气派的“蘑菇工厂”、环保高效的基料发酵隧道……走进安徽省灵璧县杨疃镇,如同置身“蘑菇王国”。春节期间,不少回乡过年的老乡决定不走了,留在家门口这个超级现代的工厂里打工。
秸秆原本是农业废弃物,却被转化为优质农业资源,既解决了秸秆禁烧的问题,又打造出亿元产值的食用菌特色小镇。这究竟是怎么转变的呢?杨疃镇是传统粮食主产区和畜禽养殖大镇,每年产生12万吨秸秆和5万多吨畜禽粪便,给人居环境改善带来巨大困扰。2018年起,该镇转变秸秆禁烧和环境整治思路,把食用菌作为特色主导产业进行培育,通过秸秆综合利用,创造性地走出植物、动物和菌物“三物循环”的绿色发展之路,短短数年间,形成了年产值近1.8亿元的规模产业,成为皖北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基地、设计产能全国第三的双孢菇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招商引资打造“蘑菇工厂”
“这个富民产业是倒逼出来的。”杨疃镇党委书记孙建讲述了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2016年前后,该镇秸秆禁烧形势严峻,经多次调研论证,该镇党委决定发展食用菌种植,以消化巨量的农作物秸秆。然而,传统的大棚种植方式不仅费力费时,还会带来新的环境污染。为此,镇干部瞄准拥有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双孢菇种植龙头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打造了封闭式设施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的“蘑菇工厂”,并规划建设了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
在恒温恒湿的智能温控菌菇车间内,工人穿着干净整洁的制服,乘坐自动升降机工作。一篮篮刚采下的双孢菇,被打上可追溯二维码。这个“蘑菇工厂”实现全年全天候错峰生产,日产双孢菇约60吨,日均产能居全国第三位。“我们采瑜伽教室用荷兰种植技术,实时精确控制菇房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有效减少了双孢菇种植受季节因素的影响。”该企业负责人石亚煜说。
紧挨着“蘑菇工厂”的是“基料工厂”,它采用目前先进的三次隧道式发酵技术,实现优质基料绿色生产,年产专业化基料8万吨,产能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目前,“基料工厂”每年可消化5万吨秸秆、4万吨畜禽粪便,生产出的基料以优惠价格卖给周边种植户,每吨低于市场价80元。种植户还可以使用“以草换料”(用秸秆换基料)的实物交换形式,一吨秸秆可以换0.36吨基料。不仅如此,工厂还经常派出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现在全镇种植户再也不用自制基料了。
集散基地创出“国字号”品牌
“在咱镇,就没有不好卖的菌菇。今天采的菇,明天就能上沪苏浙消费者的餐桌。”作为皖北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基地,杨疃镇的种植户话语中充满底气。2019年,该镇采用“政企共建”模式,共享空間建设了占地近百亩的食用菌冷链物流基地。这里区位交通优势十分突出,每天外销菌菇数十吨。
随着该基地声名远播,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知名的食用菌批发商纷纷来杨疃镇采购。为抢到第一手货源,30多位大客户常年住在镇里。“这里菌菇产量大、品质好,优质鲜菇在浙江、上海可以卖到每公斤20多元。”来自温州的批发商严华朋说,他手上订单很多,每天发货不断。
为确保货源,严华朋等长三角客商在镇政府的协调下,与全镇17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签订收购合同,对于俗称“通货”的普通菌菇,按照高于市场价的保底价收购,并且货到付款。对于优质鲜菇,客商则竞价收购、价高者得。
为进一步扩大食用菌产业知名度,灵璧县以杨疃镇为示范基地,积极对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培育壮大营销人才队伍。针对遴选的主推品种,开展产品认证,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积极开展创意设计与品牌策划,加快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去年,“灵璧双孢菇”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实现全县“国字号”品牌创建零的突破。
传统小镇有了“国际范儿”
一个曾固守传统农业的普通皖北乡镇,却时常有外国专家来“串门”。近年来,全球著名的菌种公司——美国施尔丰公司技术总监维得马应邀来镇里3次,每次都要待上一天,并走进菇棚“传经送宝”。结合当地实际,该公司制作了一套中英文对照的《蘑菇病虫害防治手册》交给了镇里,手册图文并茂,列出了数十种食用菌病虫害的名称、特征以及防治方法,成为该镇指导全镇食用菌种植户防治病虫害的“宝典”。
杨疃镇坚持开放发展,秉持“卖全国、销全球”的销售理念,将食用菌远销加拿大、巴西、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由此也小樹屋家教場地倒逼该镇在管理、技术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通过龙头企业引荐,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镇里指导,助力食用菌产业上台阶。
“食用菌产业要想不断提升竞争力,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必须发挥好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培育一批有国际视野的乡土人才。”孙建说。
该镇先后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上海农科院、安徽农科院等高校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订单式开展人才培训和孵化,培养本土“菌专家”。同时,在食用菌种植户中摸排有技术特长的青年,纳入镇食用菌“土专家”人才库,选派到江苏等地考察学习,提升技术水平。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与合肥工业會議室出租大学联合设立“食用菌产业学院”,也为“土专家”提供了进修学习的机会。
食用菌产业带动就业致富
白白胖胖的双孢菇长在菇床上,如同铺上一层白雪,采菇工人手法娴熟,飞快地采摘。杨疃镇食用菌产业示范区管理员张东升告诉记者,工人手快的每月能挣上万元,手慢的每月也能挣七八千元,并且每年还有几次农忙假。
该示范区设有上料工、采菇工等十多个工种,吸纳了当地留守人员和弱劳力160多人,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园区通过资金支持和技术扶持,带领2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由此带动周边一批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实现户均年增收约5.2万元。
在食用菌冷链物流基地,常年有600多名农民务工,日工资在110元至120元。基地还吸纳了20多名残疾人就业,他们坐在椅子上削蘑菇,一天可挣80元左右。
近年来,杨疃镇强化党建引领,将村干部培养为食用菌产业致富带头人,将食用菌经营主体负责人吸纳到村“两委”,引导农户向着干部看、跟着干部学,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目前,该镇16个村实现了食用菌种植全覆盖,现有食用菌种植面积50万平方米,带动全镇数千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杨疃镇是人口大镇,自从兴起食用菌产业,农民一年到头有活干,大家的心思都用在劳动致富上,镇里很难见到闲人。农民口袋鼓了、脑袋富了,社会也和谐了,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