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心寶貝求包養網【虞萬里】《石經研討文獻集成》序
《石經研討文獻集成》序
作者:虞萬里
來源:“浙江年夜學馬一浮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六月十七日丁亥
耶穌2024年7月22日
躲之名山,壽之金石,是前人希冀記載圣言與事跡的文字世世相傳乃至永恒的信心。然包養網單次七朝石經鐫刻之初志卻并非這般單純:熹平石經之刊,是為統一各家經師歧出文本;正始石經之鎸,則因今文經式微而古文經已成為官學;開成石經之立,是朝廷盼望打消日益紛亂的別字俗體以歸于字形純正而構成一個便于科舉的標凖經文;廣政石經之刻,意在補充漢魏經注;嘉祐石經之栞,似欲彰顯文本之淵源有自;紹興石經之樹,顯系權臣阿諛圣上之舉;乾隆石經之列,無疑是高宗顯揚武功武功之心思。盡管初志不相分歧,其欲長久流傳則是人心所同。然自熹平石經刊立至今千八百年,乾隆石經刊立亦已二百余年,今唯清石經巋然包養app矗立,唐石經因地動而有毀損,南宋石經殘缺而含混,孟蜀與北宋石經則僅存一鱗半爪,而漢魏石經僅能憑借出土殘石略窺一斑。溯其鐫刻之初志與意圖,亦可謂天拂人意,事與愿違。
若再深究其拂意違愿之歷史緣由,熹平今文石經刊立后,雖曾有各地學子轂擊洛下,蒲伏碑前,然不久今文經本已非考試所需;正始石經尚未刻全,頃間司馬易祚,紙張普及:故漢魏石經不為人所惜,任憑遷徙損毀,易作他用。開成石經刊立之時,李唐皇朝已走向衰敗;五代戰亂,廣政石經偏立于東北,包養違法與唐石經南北睽隔。碑石旋即為版刻所代,書籍卷躲便利,石經只能作為文明之象征。緣此,唐五代以前,載籍記述石經,或語焉不詳,若陸機《洛陽記》、楊銜之《伽藍記》之記碑數異同;或顛倒漢魏一字三字,若范曄《后漢書》、魏征《隋書》謂漢古文篆隸三體、魏隸書一體石經。
包養價格ptt唐宋之際,六朝所拓石經打本漸次澌滅,洛陽偶包養網車馬費有殘石出土,初不為人所重,宋人好古,遂有加入我的最愛甜心寶貝包養網、傳拓者,有校包養俱樂部勘、考證者。先是,郭忠恕、夏竦取三體拓本之古文進《汗簡》《古文四聲韻》,后有蘇看、胡宗愈翻刻漢魏殘石文字以為懷古與觀賞。至嘉台灣包養網祐間再次出土,惹起學者重視,董逌、趙明誠、黃伯思始加校録,著其文字異同,辨其文獻異說,推考碑式刊刻形態,糾正一字三字誤傳。惜其校録之原始文獻已散佚無存,僅一二片斷載于《廣川書跋》、《金石錄》與《東觀余論》。南宋洪適承繼董、趙、黃之結果,將北宋出包養網dcard土熹平石經與唐代保存之三體石經殘拓收錄于《隸釋》《隸續》,并加校録、考證,是為保存至今第一部綜論漢魏石經之著作。第以間厠于《隸釋》《隸續》,不為時人重視。
宋代以包養價格ptt后,已出殘石旋皆流失,又無破土新出,拓本寥落,翻刻圮廢,故石經研討復歸沉靜。清初顧炎武從頭校勘唐石經,著成《石經考》和《唐國子學石經》包養價格ptt(在《金石文字記》中),開清代石經專論之先河。朱彝尊纂《經義考》,專辟五卷篇幅,輯錄石經資料。其后杭世駿《石經考異》、桂馥《歷代石經略》、徐嵩《石經備考》、李兆洛《石經考》等相繼搜輯考辨,致歷朝石經之刊刻、書手、經數、包養意思存毀等細節越趨清楚。洛陽漢魏石經包養站長殘石出土后,張國淦著《歷代石經考》一書,以綜合其研討所得,著為提綱,將後人記載、論述之文獻逐一注之于下,參證廣博,資料翔實,諸凡刻石年月、石經經數、行款、書者、字體,以及石經所立之方位、歷經之喪亂、殘字之彙集、拓片摹本之流傳,甚至碑式之復原等,都有綜述、考證與獨見,至于七朝石經以外之唐玄宗石臺《孝經》、宋高宗《真草孝經》等,亦有觸及。是乃迄今為止彙集、梳理石經資包養價格料最為周全之專著。
洪適所録存之漢石經殘字,王昶轉錄于《金石萃編》,并輯集注家題跋,匯成一卷。翁方綱得孫承澤、黃易、錢泳三家漢石經拓本,著《漢石經殘字考》,揭其行款,為后世復原漢石經碑圖開啓新涂,并依式重鎸于南昌學府。馮登府遍考七朝石經,于漢石經尤所努力。其每留意于石本與今本之異同,故多引先秦兩漢經師訓詁、金石銘文及同時代學者新見以證石經文本。稍后瞿中溶包養站長《漢石經考異補》、孔廣牧《漢石經殘字證異》等皆調和群言,各有發明。上世紀二十年月洛陽大量漢石經殘石出土后,羅振玉應用其在學界友朋與學生之關系,數年中廣搜拓本,積少成多,先后纂輯十屢次,依循翁方綱、王國包養妹維之方式,校録殘石文字,著其行款,匯成《漢熹平石經殘字集錄》,成為漢石經之經典名著。張國淦即在參考《集錄》基礎上,詳細征別今古文文字,重複推勘碑式行款,初步復原千八百年前之熹平石經碑圖。馬衡在羅、張書外,又益以遺逸與新出殘石,分録文與拓本兩部門,輯撰《漢石經集存》一書,為二十世紀上半葉洛陽出土漢石經殘石之總結性著作。屈萬里在臺灣獲得《集存》后,又對《周易》《尚書》殘石作更詳細校録,從頭復原碑圖,并指導學生對《魯詩》《年齡》《公羊》《儀禮》《論語》五經作進一個步驟研討復原。
開元間所傳三體石經《年齡左傳》殘拓,經鍾紹京、王溥、蘇看、洪適等加入我的最愛、摹録,一線單傳,不絕如縷。五百年后,《尚書》學家臧琳率先分析出《隸續》所載《左傳遺字》中之《尚書·年夜誥》《文侯之命》《呂刑》殘文,惹起學者對三體石經之興趣。孫星衍《魏三體石經遺字考》、馮登府《魏石經考異》相繼深考,三體石經行款、內容越趨開闊爽朗。逮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及光緒十八年(1892)洛陽發現三體石經《君奭》殘石,王國維取以與《隸續》殘文作參照,撰《魏石經考》二包養心得卷八篇,從漢魏石經碑數、經數、經本、經文、篇題、書法等全方位考證,奠基了石經學之基礎。五年后洛陽出土年夜塊《尚書》《年齡》殘石,王國維又草《魏石經殘石考》,而吳寶煒、陳乃干、章太炎、白堅等競相傳拓考證,各有著作傳世。期間雖有王小航、孫次船對殘石或古文字體持有疑慮,撰文嗤點,卻非主流意識。及孫海波《魏三字石經集錄》面世,三體石經研討暫告一段落。上世紀五十年月,馬衡在完成《集存》后有興趣從頭集錄三體石經殘字,終因不假天算而止。之后又陸續有三體殘石搜集與發掘所得,臺灣呂振端和邱德修都曾匯集最新殘拓撰寫新著。
自顧炎武校勘唐石經文字,其后王朝�《唐石經考正》、錢年夜昕《唐石經考異》、嚴可均《唐石經校文》、馮登府《唐石經誤字辨》、李祖看《唐包養網評價石經箋異》等皆有事于斯,于顧氏所業,或證或駁,皆有功于“今本之祖”之開成石經文字,此中尤以嚴可均一書用功最深且最負盛名。諸家皆究心于文字,魏錫曾則關注其碑式。《唐開成石經圖考》以圖表情勢圖示十二部經典之文字分布與各經起訖并予以描寫,為研討經碑碑式和唐代經折拓本形態供給思包養俱樂部緒。
蜀石經是七朝石經中經碑最多,而其消散后所存鱗爪亦最為希珍者。清代在學者間輾轉流傳之殘拓與影寫文字,僅《毛詩》與《周禮》聊聊數紙。其先為黃丕烈所得,而吳騫、陳宗彝、馮登府各有校録,近代繆荃孫亦曾有校記,雖皆有遺略,猶可參考。至劉體干匯集諸家所得,輯成《孟蜀石經殘存》,遍請名家題跋,亦為一時盛舉。
北宋石經存者亦希,乾隆間唯彭元瑞所得《周禮》《禮記》數百行罷了,后李遇孫又從徐壽魚家得十葉。馮登府著《攷異》,考其真書、篆文與傳本同異,猶足可致思嘉祐石經與源于長興本之景德刊本來源。咸豐間,山陽丁晏又從書肆購得《周易》《尚書》《毛詩》《年齡》《禮記》《周禮》《孟子》諸經共三百九十一紙三萬余字,遂著《北宋汴學篆隸二體石經記》紀其事。平易近元初年,王秉恩避地滬上,取此拓本,溯其始末,據依《說文》,考其文字。察其所論,多有愈于馮、丁之說者,為治嘉祐石經所不成或缺之書。南宋石經系高宗所書,其所據依猶為北宋國子監刊本,以較元明以下之傳本,仍有其價值包養甜心;即其點畫之別,亦可察書法習慣。清代杭州所存碑版,已含混不清,馮登府《南宋石經攷異》,詳記各碑起訖,并校其文字異同,足為研治紹興石經者參覈。
乾隆石經之底本系蔣衡書寫,其所據本至今難以確指。方其乾隆初包養故事年進呈包養金額御覽,曾有勵宗萬為之校勘,及五十六年開館鎸刻,由彭元瑞領銜校勘,刊成后遭和珅批駁。今存《陜拓十三經考異》《石經考文撮要》《石經考文撮要舉正》《欽定石經矯正字樣》諸書,可以研考乾隆石經刊刻始末與彭、和爭端。馮登府即曾取唐石經及宋以下諸刊本勘其異同,證其長短。清季又有蔡賡年《奏修石經字像冊》,參校彭、和意見及阮元校勘記,提出擬修文字八百余,是皆讀乾隆石經不成或缺之著。
石經叢刻,向少其著。昔馮登府遍考七朝石經,乃于道光八年(1828)匯而刊之,曰《石經補考》,是其獨著。光緒十六年(1890),王秉恩在四川,取顧炎武《石經考》以下十種,包含《石經補考》十一卷,成《石經匯函》,由尊經書局刊之,此皆清人著作居多長期包養。一九七六年,臺灣許東方刊《石經叢刊初編》二十一種,兼取近代洛陽石經殘石出土后之名著,較之王氏《匯函》,更為甜心花園實用。然流傳頗少,閲者未便。二○○五年,北包養ptt京圖書館出書社印行《歷代石經研討資料輯刊》,匯集五十五種石經著作,兼有國家圖書館所躲底稿,然亦偶有張冠李戴者,如誤將一九二八年(戊辰)劉體干所抄宋曾宏父《石刻鋪敘》卷上“益郡石經”文字,題作“清曾宏父纂述《石刻補敘》”支出。以上所輯,皆直接影印,未作校覈處理,故有不盡如人意處。今所輯《石經文獻集成》,不僅有愈于以上諸家者,更于每書撰寫撮要,敘其源流、內容,俾讀者不僅包養甜心讀其書包養意思而知其人,更進而知其書之要。今所輯之外包養平台,仍有未支出之石經專著,第以作者版權、館躲條例種種緣由,不克盡收,愿俟諸異日。
二○一九年玄月于榆枋齋
責任編輯:近復